朝鲜半岛,地理位置独特,三面临海,北界与亚洲大陆相接。与中原相比,朝鲜半岛更加提前迎接了晨曦,日出早于中原。词“朝”常象征着太阳或曙光,而“鲜”字则多含有新与美好的意味。要讲朝鲜的历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。
在商王帝乙晚年的时候,商朝和东夷之间的战争仍在持续。为了让太子受(即后来的商纣王)顺利登基,帝乙决定暂时放下战争的剑,努力改善商朝与东部夷族的外交关系,以保障朝廷的稳定。
帝乙的后宫虽有许多美丽女子,但他只有三子。长子微子和次子微仲并非王后所生,只有幼子受是王后所生,因此,受被立为太子。太子受天资聪颖,勇武过人,深得帝乙宠爱。有一次,帝乙在御园召集群臣游赏牡丹,不料年久失修的飞云阁忽然坍塌,太子受机警异常,凭借一双强健的臂膀托住了垮塌的梁柱,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伤亡事故。
尽管帝乙疼爱太子受,但太子受与他的两个哥哥差距悬殊。太子受年幼,尚未具备足够的政治与军事影响力。与此同时,帝乙的两个弟弟,比干和箕子,都是商朝的重臣,他们身居高位,能力出众,常年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,领导着商朝的大军,是所谓的“商朝四贵”。为了避免太子受即位时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,帝乙主动与东夷达成和解,封东夷首领姜桓楚为东伯侯,并安排太子受迎娶姜桓楚的女儿东姜为妻。
展开剩余78%太子受与东姜的联姻,象征着中原与东夷的和解。黄帝与炎帝的后代再度联合,宣告了和平与合作的愿景。通过这一婚姻,商朝和东夷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,也让两地的百姓享受到了暂时的和平与安定。
商朝南部的鄂国与中原相隔大别山与桐柏山等山脉,地理上较为独立。这个地区的南蛮族群与商朝之间摩擦不断,帝乙为此封鄂国为南伯,任命鄂宗禹为南伯侯,进一步加强对南方蛮族的统治和控制。鄂宗禹则利用这个地位,逐步增强了自己在南方的实力。
商朝西边的周国,西伯侯姬昌即位的第一年,便将都城从岐山迁至沣水西岸的丰京(今陕西西安西南),控制了关中一带。第二年,周国征服了邘国(今河南沁阳);第五年,又灭了耆国(今山西长治)。帝乙为维持与周国的和平,曾与姬昌签订城下之盟,重新封姬昌为西伯侯,并将其与周边方国统治权交付给姬昌。
商朝北边的崇国,原本就是商朝的附庸国,帝乙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,封崇国为北伯,以崇虎为北伯侯。崇侯虎为商朝的重要将领之一,年年向商朝朝贡,始终维持着忠诚。
商王帝乙晚年,经过一系列外交手段,四大方伯分别统领了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方向的广大诸侯和领土,每年都会进行贡品交流和定期的大朝会。帝乙的治理让商朝达到了全盛时期,国家稳定,人民安定,四方诸侯都向商朝俯首称臣,商朝的国力达到顶峰。
公元前1075年,商王帝乙去世,太子受继位,即成为商纣王。东姜升为王后,其子郊被立为太子,商朝与东夷的关系进一步深化。商纣王虽然拥有过人的能力与力量,但他即位后却面临着比父亲更加严峻的内外挑战。
内忧来自商朝的“四贵”——比干、箕子、微子、微仲。商朝的继承方式并非单纯的父子相传,而是依靠实力决定继位。纣王年满三十,尚且拥有足够的实力,但他依然无法完全掌控这几位权臣。比干自视甚高,主张挑战纣王的权威,兄弟间的矛盾与冲突逐渐加剧。为了避免受到“四贵”的牵制,纣王决定迁都至朝歌。
纣王为稳固自己的地位,命令各地方伯选美女百名,进入王宫。北伯崇侯虎辖区内的冀侯苏护有一位美貌无双的女儿,名为妲己,年仅十七岁。崇侯虎为了让苏护献出女儿,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,最终用大量金帛说服了苏护。
妲己进入宫中后,以绝世容颜和多才多艺迅速获得商纣王的宠爱,并因此树立起自己在后宫的地位。然而,这一变化引起了王后东姜的不满。作为王后,她不仅有着极高的地位,还有强大的家族背景。宫中的竞争逐渐升级,东姜背后有着东伯侯姜桓楚的支持,使她在宫斗中占据了有利位置。
随着时间推移,妲己深感困扰,尽管她和纣王频繁亲近,但始终未能怀上孩子。她清楚地知道,如果自己不能生下继承人,太子郊就必定会继位,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也将面临威胁。而东姜同样担忧,如果妲己生了儿子,那么太子之位岂能保得住?
宫中的斗争越发激烈。东姜在一次未等纣王召见之前,率领宫女登上“摘星楼”,向纣王上书,要求废除妲己。纣王愤怒至极,亲自将姜后从楼上抛下,致其当场死亡。姜后死于非命,众宫女震惊不已,不敢言语。纣王事后心生悔意,但鉴于姜后背后有东伯侯姜桓楚的支持,他还是下令为姜后举行盛大葬礼。
东伯侯姜桓楚愤怒至极,派人到朝歌要求处死妲己。商纣王对此毫不在意,并迅速册封妲己为王后。比干和箕子深感形势危急,试图通过进谏来制止纣王的暴政,但最终未能奏效。
比干的心腹梅伯被纣王以“炮烙”之刑处死,而箕子的追随者也遭遇了酷刑。这种残酷的手段使得朝廷内外的臣子们不敢再轻言进谏,忠诚的士人纷纷裹足不前。
几年后,四大方伯齐聚朝歌,宴会之中,比干直言纣王荒淫无道,导致朝政失序。四大方伯震惊之余,才意识到比干已决定与纣王决裂。商纣王在宴会上直接命令将比干推出并剖腹取心,以此来彻底消除他对王位的威胁。比干死后,箕子终究无法避免成为下一个目标。
箕子意识到自己无法逃脱纣王的追杀,最终决定假装精神失常,逃往远方。他离开朝歌,经过一段漫长的旅行,最终到达朝鲜半岛。朝鲜地处商朝东北,遥远且难以征服,箕子决定在这里安家。
箕子带着数万家族成员,成功逃脱了纣王的追捕,最终在朝鲜半岛建立了政权,史称“箕子朝鲜”。虽然商朝灭亡后,周武王仍册封箕子为诸侯,但箕子朝鲜的建立标志着商朝政权的彻底解体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